石家庄农业学校 檀鹏霞
摘要:在“送教下乡”教学中,根据学生特点,有针对性的采取对比实验法,通过对比实验法在果树疏花疏果和秋施基肥技术上的应用,旨在教会学生掌握这一方法,一方面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“纠错”,改正他们原有管理果树的错误做法;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自己找到适合本地、适合自家果园的最佳果树管理技术和方法。对比实验法是提升学生管理果园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关键词:送教下乡 对比实验法 果园管理技术
一、对比实验法运用到“送教下乡”教学中的起因
(一)分析学情——“送教下乡”学生的特点
2011年秋季,石家庄农业学校承担了我省部分“送教下乡”的教学任务,“送教下乡”的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大多在家中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的工作,年龄为20—44岁,是家中主要劳动力。
1、“送教下乡”学生的优势
我所教授的班级为种植班,学生家中90%以上都种着果树,因此他们有较丰富的果树管理经验,甚至还有“土专家”,他们的“经验”大多来自于上辈或周围同行的口传身教。
2、“送教下乡”学生的不足
“送教下乡”学生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,在管理果树时只是按以往的经验去做,“为什么这样做”他们并不清楚,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这种现状制约着学生果园管理技术的提升。
(二)确定“送教下乡”教学方法——对比实验法
经过2011年第一学期“送教下乡”的教学、与学生的交流及对学生果园的实际调查,发现了诸多问题,比如60%以上的果农少施有机肥;不进行疏花;套袋操作不到位;留果量偏大……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学生不知道这样做不正确或不到位,因为他们一直在这样做,错误的“经验”使然。二是担心产量低,降低收入。三是舍不得在果园里加大投入,现在的用工费很高。
了解学生的情况后,我深知错误的管理“习惯”一旦生成,仅凭理论上的说教是改变不了的,错误的“经验”必须在与科学管理的对比中才能黯然失色。据此,我决定在《果树生产技术》的授课中,主要通过对比实验法进行教学,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对比实验操作,一方面纠正学生错误的“经验”;另一方面教会学生通过对比实验,找到适合自家果园的管理经验。如:合适的留果量;合理的疏花量;正确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及修剪量等。
二、对比实验及作用
“有比较才能鉴别”,运用对比实验法,就是将某个要研究的事物同一个已经确定知道其结果的事物做对比,以便确定某种因素的影响。实施这种方法时,总要将进行研究的对象分成两个相似的组,其中一个为对照组,另一个是实验组,然后通过实验(也就是在对照中)判定实验组具有某种性质或受某种影响。
三、对比实验法在《果树生产技术》教学中的应用
(一)对比实验在疏花疏果技术中的应用
1、 “送教下乡”学生不疏花的原因
石家庄地区每年春季都会有晚霜的来临。晚霜发生的时间为4月中旬左右,此时正是果树相继开花的季节。晚霜发生后,对果树的危害程度因温度下降的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而不同。气候变化无常,每年晚霜对果树的危害也不容易判断,年年不同,没有规律可循。因此,学生害怕已开的花受到晚霜危害冻死而减产,不舍得疏花。
2、疏花的重要性和预防晚霜的措施
花芽从萌芽到开花消耗的养分很多,从开花到坐果仍然要消耗很多营养。若不进行疏花,就等于白白扔掉部分养分。因营养不良导致“满树花半树果”的结果,本想增产反而使产量降低。对学生讲明疏花的必要性后,同时告诉学生预防晚霜的措施。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后,让学生用对比实验法进行疏花疏果,找到最适合的疏花疏果量和留果量。
3、疏花疏果的对比实验
富士苹果疏花疏果的对比实验
对比类型 |
疏花量 |
疏果量 |
实验结果 |
备注 |
不疏花 只疏果 (学生们的做法) |
疏花量为零 |
幼果膨大期疏果,留果量为叶果比15:1。 (选10棵树) |
果个小,产量为65Kg /棵。 |
开花和坐果均要消耗大量营养。 |
幼果膨大期疏果,留果量为叶果比25:1。 (果园中大量树) |
果个均匀,较大,大果率低,产量为75Kg /棵。 | |||
先疏花 再疏果 (选果园中10棵树做对比) |
疏花蕾量为1/2。 |
疏花蕾后结合花期人工授粉,幼果膨大期疏果,留果量为叶果比 25:1。 |
果个均匀,大果率高,产量为90—100Kg /棵。 |
减少了树体贮藏营养的浪费。 |
结论 |
(1)不疏花,只疏果且留果量多,产量低,果个小。(2)不疏花,只疏果且留果量合适,果个较大,产量提高。(3)既疏花又疏果再结合人工授粉,这样做生产的果品个大,优质,产量进一步提高。(4)具体的疏花量根据自家果树状况,通过对比实验,经过去3—5年的记录,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家果园的留果量。 |
(二)对比实验法在秋施基肥、果园深翻中的应用
1、“送教下乡”学生秋季不施或少施基肥,不进行果园深翻的原因。
(1)缺乏理论指导
不懂基肥(尤其有机肥)的重要作用;不知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后对果树、果品的影响程度;不知道果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层为40—60厘米深的土层;误认为深翻会伤害根系等。
(2)对果园土壤深翻作用的认识不够
秋季施基肥后深翻到土层40—60厘米,好多学生虽然施用基肥,但仅用旋耕机旋耕至10厘米左右的土层,造成果树根系上浮的现象。很少学生挖沟(深40—60厘米,宽30—50厘米)深埋有机肥,并进行表土和心土的互换。问及原因,大部分的回答是:施肥深浅应该是一样的,而且省力。
2、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性
土壤中有机质可为果树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,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,增加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,改善土壤物理性状,促进果树根系的吸收作用,提高果树吸收养分的能力和果品内在品质(如:果品的含糖量)等。
高产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应在1.5%以上,山东果树研究所1957—1976年对连续20年的亩产稳定在1万斤左右的果园进行测定,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.5%。日本果园一般为3%左右,而我国大多数果园有机质含量不足1%。
3、秋施基肥的对比实验
富士果园秋施基肥的对比实验
对比 类型 |
施肥种类 及施肥量 |
土壤管理 |
实验结果 |
备注 |
秋季不施肥 |
无 |
无 |
土壤不疏松,果实不好吃,偏酸。 |
自2012年开始,让学生在施基肥、耕作等管理中使用对比实验。通过两年的果园深翻、施肥实验,果树的叶色较绿,果实着色较好,含糖量提高,果实品质明显改善。 |
施基肥,但不深翻 |
已腐熟的鸡粪3方/亩 |
旋耕机旋耕,深10厘米左右 |
根系上浮,果个不均匀,果实含糖量为13%左右 | |
施基肥,并深翻 |
已腐熟的鸡粪3方/亩 |
深翻至40厘米以上 |
土壤疏松,果个均匀,大果率高,果实含糖量高达16%。 | |
结论 |
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,反之,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也是缓慢流失的过程。因此,果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,不施或少施有机肥,要想提升果品品质,必须加大对土壤中有机肥的施入量。 |
四、结论
对比实验法很适合“送教下乡”学生使用。对比实验是学生做的,事实胜于雄辩,通过对比实验,一方面学生能自己说服自己,纠正其一些不正确的“经验”。另一方面学会了做对比实验,还能帮助学生们自己找到适合本地、适合自家果园的最佳果树管理技术和方法。比如:疏花疏果、套袋、果园施肥、整形修剪、病虫害防治等,是促使学生管理果园技术提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。